建设冷链物流发展强市 宁波这样保鲜
俄罗斯帝王蟹、智利银鳕鱼、挪威三文鱼、法国生蚝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冷链保鲜产品“漂洋过海”,成为不少甬城市民餐桌上的“新宠”。
日前,宁波梅山国际冷链供应链平台项目获批冰鲜水产品海关指定监管场地,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宁波已具备海运冰鲜水产品的进口及查验资质。
由此,宁波拥有了“双口岸”指定监管场地,为冰鲜产品进口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为宁波冷链商品进口量的增加、商品品类的丰富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们这里有澳大利亚、巴西的牛肉及美国、西班牙的猪肉,进口水产品则有鳌虾、银鳕鱼、帝王蟹等。冻品的月吞吐量约1.3万吨。”这几天,宁波五丰商贸冻品交易市场一片繁忙。该公司董事长刘沛沛介绍,公司配备10万吨级双向冷库共7.8万平方米,温度可常年控制在-60℃到-18℃,设有独立冷库房28个。公司还配备了400平方米的超低温冷库,用于进口高端产品锁鲜储存。凭借业内领先的硬件设施,该市场除可供应宁波本地外,业务还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多个城市。
资料显示,自2016年成功入选全国冷链物流试点城市以来,通过多年耕耘,宁波现已拥有冷链物流经营主体近100家,以及梅山国际冷链物流基地、中商联跨境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等4个在建冷链物流中心。同时,冷链发展能级不断的提高,拥有1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梅山国际冷链和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5个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园区)。
此外,宁波海关高标准建成了宁波口岸冷链物流中心及冷链查验平台,实现进口冷链产品在低温条件下快速“冷链查验”的目标,大大降低了进口商的滞箱还箱成本,大幅度缩短了通关时间。
“总体而言,宁波进口冷链产业初具规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并成为全国最主要的中东欧冷链产品进口集散地。”市服务业局会展与物流发展处副处长胡鸿志介绍,从抢占行业制高点和满足那群消费的人日渐增长的需求看,宁波冷链进出口贸易还存在总体规模偏小、货物“穿场而过”、核心优势尚未构建等方面的短板:
冷链基础设施配置不足、规模偏小。目前,宁波口岸存量冷库总库容量约12万吨,与上海、天津等大型口岸相比存在比较大差距,且港口配套冷库小而散,功能相对陈旧;冷链车队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冷链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相对低价的多式联运模式尚未构建成熟。
专业化冷链配套服务能力不足。针对冷链货物的通关服务能力偏弱;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存在“信息孤岛”等问题;缺少大型冷链产品综合集散市场,与冷链进出口相关的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等配套能力不足,尚未形成进口冷链贸易产业生态圈。
头部贸易商和生态企业欠缺。在进出口贸易中,贸易商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宁波口岸冷链行业缺少龙头企业,宁波区域的收货人多为中小型企业,呈现数量多、进口量小、种类相对单一的状态,冷链产业集中度低,科技创新与研发能力弱。
冷链物流方兴未艾,“破题”正在进行中。胡鸿志表示,宁波需要在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冷链标准化运载装备研发、专业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多点发力,促进国际冷链产业“更上一层楼”。
深秋的宁波梅山岛,海风冷冽,宁波梅山国际冷链供应链平台项目工地则呈现一派生机。即将落成的白色仓储区规模宏大,成为保税港区醒目的新景观。“截至本月中旬,项目一期完成约九成,其中一标段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开仓试运营。”项目建设方宁波农商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徐朝辉介绍。
梅山国际冷链供应链平台项目是北仑(奉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项目占地面积约387亩,总投资额约36亿元,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致力于打造国家冷链优质肉类蛋白资源配置中心。
“项目整体建成投运后,冷库库容量达到50万立方米,位列全国单体冷链物流项目前三,将有效提升宁波肉类蛋白进口在全国的占比,使宁波跻身全球优质肉类蛋白资源配置中心第一梯队。”宁波梅山国际冷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冬冬介绍,以此为依托,到2027年,梅山有望构建起进口冷链食品“全球买、全球卖”国际品牌,成为全国第四大进口冷链基地。
不断丰富的进口冷链食品,将给甬城市民带来更多口福。项目投入运营后,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搭建商品展示、体验、交易的全流程中心平台,实现采、运、销各环节的良性循环,为甬城市民采购高品质、低成本的动植物蛋白提供更多选择,并辐射杭州等周边城市,满足3000万人口的消费需求。
记者了解到,北仑(奉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已在去年年底获批。基地采取“政府统筹、市场主导”分工协同建设模式,以宁波农商发展集团为建设运营主体,冷库总容量达到98万立方米,仓储能力达到58.5万吨。
基地分为两个片区,各有侧重、相辅相成。除梅山国际冷链供应链平台项目外,奉化片区以宁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二期为主体,主要为宁波都市圈提供民生物资保障,将建设集冻品交易区、加工配送中心、冷库等于一体的大型冷链物流中心,使之成为区域性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全国性农产品骨干流通网络重要节点。
据悉,北仑(奉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枢纽+通道+网络”基础优势,围绕国际进口冷链贸易、区域冷链仓储配送、国家储备肉仓储保障等三大重点领域,打造“一中心两基地”,即国际进口冷链贸易中心、长三角生鲜农产品冷链配送基地和国家储备肉冷链仓储基地,促进宁波更好融入“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
“从市场消费趋势看,未来几年,宁波口岸进口肉类市场还有数倍的增长空间。到2025年,仅宁波都市圈,进口冷链肉年消费量将达到200万吨,依照宁波现在的冷库容量,每年还有35万吨的缺口。此外,宁波的国家储备肉市场也会有较大的扩容增量。”市服务业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宁波面临国家进口冷链“窗口期”、上海港冷链服务能力“饱和期”及中东欧贸易发展“加速期”这三大机遇,完全有可能“弯道超车”,建设成为中国冷链物流发展强市。
浙江蓝雪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佩蓉认为,政府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冷链行业和冷链物流发展十分重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建议对冷链货物查验、监管场所建设企业实施补贴政策,在扩建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方面,根据相关行业实际投资额和贷款金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贴息等。”
“开展区港联动通关模式,提升通关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高冬冬建议,针对企业需求,强化“智慧海关”建设,构建数字冷链孪生查验平台,实现货物从港区到监管场所零手续、零等待,让冷链监管场所成为码头的延伸。同时,搭建物流平台,组建专业车队,由平台统一安排调度,货主和企业无需介入查验短驳流程,提高集装箱运转效率,实现货物从港区到监管场所零风险、零费用的无感通关。
“要打造进口冷链核心节点,帮助企业做大市场蛋糕。”浙江万里学院物流系主任李肖钢认为,要形成政企合力,打造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全国样板”;打造中东欧商品集散市场,拓宽进口渠道,扩大辐射面积,以冷链业务带动物流、贸易产业共同发展,逐步将进口来源国的优势扩展到整个欧洲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俄罗斯帝王蟹、智利银鳕鱼、挪威三文鱼、法国生蚝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冷链保鲜产品“漂洋过海”,成为不少甬城市民餐桌上的“新宠”。
日前,宁波梅山国际冷链供应链平台项目获批冰鲜水产品海关指定监管场地,这意味着宁波已具备海运冰鲜水产品的进口及查验资质。
由此,宁波拥有了“双口岸”指定监管场地,为冰鲜产品进口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为宁波冷链商品进口量的增加、商品品类的丰富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们这里有澳大利亚、巴西的牛肉及美国、西班牙的猪肉,进口水产品则有鳌虾、银鳕鱼、帝王蟹等。冻品的月吞吐量约1.3万吨。”这几天,宁波五丰商贸冻品交易市场一片繁忙。该公司董事长刘沛沛介绍,公司配备10万吨级双向冷库共7.8万平方米,温度可常年控制在-60℃到-18℃,设有独立冷库房28个。公司还配备了400平方米的超低温冷库,用于进口高端产品锁鲜储存。凭借业内领先的硬件设施,该市场除可供应宁波本地外,业务还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多个城市。
资料显示,自2016年成功入选全国冷链物流试点城市以来,通过多年耕耘,宁波现已拥有冷链物流经营主体近100家,以及梅山国际冷链物流基地、中商联跨境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等4个在建冷链物流中心。同时,冷链发展能级不断提升,拥有1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梅山国际冷链和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5个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园区)。
此外,宁波海关高标准建成了宁波口岸冷链物流中心及冷链查验平台,实现进口冷链产品在低温条件下快速“冷链查验”的目标,有效降低了进口商的滞箱还箱成本,大幅缩短了通关时间。
“总体而言,宁波进口冷链产业初具规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并成为全国最主要的中东欧冷链产品进口集散地。”市服务业局会展与物流发展处副处长胡鸿志介绍,从抢占行业制高点和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看,宁波冷链进出口贸易还存在总体规模偏小、货物“穿场而过”、核心优势尚未构建等方面的短板:
冷链基础设施配置不足、规模偏小。目前,宁波口岸存量冷库总库容量约12万吨,与上海、天津等大型口岸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且港口配套冷库小而散,功能相对陈旧;冷链车队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冷链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相对低价的多式联运模式尚未构建成熟。
专业化冷链配套服务能力不够。针对冷链货物的通关服务能力偏弱;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存在“信息孤岛”等问题;缺少大型冷链产品综合集散市场,与冷链进出口相关的物流公司、金融机构等配套能力不够,尚未形成进口冷链贸易产业生态圈。
头部贸易商和生态企业欠缺。在进出口贸易中,贸易商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宁波口岸冷链行业缺少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宁波区域的收货人多为中小型企业,呈现数量多、进口量小、种类相对单一的状态,冷链产业集中度低,科学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弱。
冷链物流方兴未艾,“破题”正在进行中。胡鸿志表示,宁波需要在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冷链标准化运载装备研发、专业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多点发力,促进国际冷链产业“更上一层楼”。
深秋的宁波梅山岛,海风冷冽,宁波梅山国际冷链供应链平台项目工地则呈现一派生机。即将落成的白色仓储区规模宏大,成为保税港区醒目的新景观。“截至本月中旬,项目一期完成约九成,其中一标段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开仓试运营。”项目建设方宁波农商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徐朝辉介绍。
梅山国际冷链供应链平台项目是北仑(奉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项目占地面积约387亩,总投资额约36亿元,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致力于打造国家冷链优质肉类蛋白资源配置中心。
“项目整体建成投运后,冷库库容量达到50万立方米,位列全国单体冷链物流项目前三,将有效提升宁波肉类蛋白进口在全国的占比,使宁波跻身全球优质肉类蛋白资源配置中心第一梯队。”宁波梅山国际冷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冬冬介绍,以此为依托,到2027年,梅山有望构建起进口冷链食品“全球买、全球卖”国际大品牌,成为全国第四大进口冷链基地。
不断丰富的进口冷链食品,将给甬城市民带来更多口福。项目投入运营后,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搭建商品展示、体验、交易的全流程中心平台,实现采、运、销各环节的良性循环,为甬城市民采购高品质、低成本的动植物蛋白提供更多选择,并辐射杭州等周边城市,满足3000万人口的消费需求。
记者了解到,北仑(奉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已在去年年底获批。基地采取“政府统筹、市场主导”分工协同建设模式,以宁波农商发展集团为建设运营主体,冷库总容量达到98万立方米,仓储能力达到58.5万吨。
基地分为两个片区,各有侧重、相辅相成。除梅山国际冷链供应链平台项目外,奉化片区以宁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二期为主体,主要为宁波都市圈提供民生物资保障,将建设集冻品交易区、加工配送中心、冷库等于一体的大型冷链物流中心,使之成为区域性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全国性农产品骨干流通网络重要节点。
据悉,北仑(奉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成后,将充分的发挥宁波-舟山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枢纽+通道+网络”基础优势,围绕国际进口冷链贸易、区域冷链仓储配送、国家储备肉仓储保障等三大重点领域,打造“一中心两基地”,即国际进口冷链贸易中心、长三角生鲜农产品冷链配送基地和国家储备肉冷链仓储基地,促进宁波更好融入“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
“从市场消费趋势看,未来几年,宁波口岸进口肉类市场还有数倍的增长空间。到2025年,仅宁波都市圈,进口冷链肉年消费量将达到200万吨,依照宁波现在的冷库容量,每年还有35万吨的缺口。此外,宁波的国家储备肉市场也会有较大的扩容增量。”市服务业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宁波面临国家进口冷链“窗口期”、上海港冷链服务能力“饱和期”及中东欧贸易发展“加速期”这三大机遇,完全有可能“弯道超车”,建设成为中国冷链物流发展强市。
浙江蓝雪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佩蓉认为,政府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冷链行业和冷链物流发展十分重要,帮企业做大做强。“建议对冷链货物查验、监管场所建设企业实施补贴政策,在扩建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方面,根据相关行业实际投资额和贷款金额,给予特殊的比例的贷款贴息等。”
“开展区港联动通关模式,提升通关效率,降低公司运营成本。”高冬冬建议,针对企业需求,强化“智慧海关”建设,构建数字冷链孪生查验平台,实现货物从港区到监管场所零手续、零等待,让冷链监管场所成为码头的延伸。同时,搭建物流平台,组建专业车队,由平台统一安排调度,货主和企业无需介入查验短驳流程,提高集装箱运转效率,实现货物从港区到监管场所零风险、零费用的无感通关。
“要打造进口冷链核心节点,帮企业做大市场蛋糕。”浙江万里学院物流系主任李肖钢认为,要形成政企合力,打造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全国样板”;打造中东欧商品集散市场,拓宽进口渠道,扩大辐射面积,以冷链业务带动物流、贸易产业一起发展,逐步将进口来源国的优势扩展到整个欧洲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